个人资料
| ||
博客年龄:17年8个月 个人描述郭梓林简介: 1957年生于福建,1962年迁居江西,1974年上山下乡,1976年参军入伍,1979年退伍回城,1980年建筑工人,1982年大学读书,1985年担任国有企业团委书记,1989年担任国有企业总经理,1992年辞职下海合伙创办科瑞集团,现任科瑞集团副董事长,2005年受聘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、常务副所长。其他社会兼职: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教授;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;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首席终审专家;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;华东交通大学兼职教授;北京市海淀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,北京市海淀人民法院特邀商事调解员。 | ||
日志正文
|
||
乡村实践的重要意义——向宏先生在“丫山国际志愿者村”村石前的即兴演讲 (2020年10月30日)
这次,我们陪德平部长来,是想给我们丫山国际志愿者村,带来更多的发展主题,同时使我们志愿者对于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的探寻(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乡愁”),能够与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联系。
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,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,这就是发展“生活产业”。当中国进入到人均GDP收入超过八千甚至进入到一万美元以后,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相同的是,进入所谓的“生活大国”。“生活大国”和我们今天倡导的“双循环”、“内循环”密切相关。而“生活大国”,或者“生活产业”这一概念,恰恰与我们现场各位志愿者探索的生活方式是相通的。
如果把这些问题,放在更大的一个语境里面去看,就是我们人类社会从过去到前工业化,工业化,未来还可能走进后工业化。而后工业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质,就是回归生活本源。
人类要走向后现代文明,走向一个所谓的生活为本的新阶段,就是说不能再像过去那样,节奏太快,被手机异化,被社交媒体异化,要把节奏慢下来,寻找生活的本质价值。用生活来选择科技,选择经济,选择社会的建构,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化理念。
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,我们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是慢了一点儿。但是,我们有可能在后现代化的发展中,找到新的价值。而这些价值,恰恰就是梓林兄比我们都先行一步,并在埋头寻找的那些东西,同时他所找到的理念,看似以比较白话的方式来表达,其实有很多很深奥的东西,是以他的书作为表现形式的。
我们这次来丫山的愿望是,想做一个深度的考察,把我们丫山的理念,和整个中国的发展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发展理念打通。我们已经感受到:丫山国际志愿者村的这一群志愿者的生活态度,和中国未来的发展脉络已经有了某种联系。
后天,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党委书记崔建华一行将来到丫山。这就说明,我们这个讲座和北京大学的渊源,以及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深入。并且,我们的很多想法,我们的很多实践,说不定又会回到北大的教材,北大的基础研究当中,为北大在这方面的生活实践找到一个案例,甚至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。其实,很多伟大的学者,比如当年的费孝通先生,他的乡村理念、国家发展理念和建议,都是来自于乡村,包括陶行知先生的理论都是来自农村的实践。
所以,我们所做的事,是为了整个丫山,乃至于为整个中国乡村的未来建设,找到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。
最后修改于 2020-11-14 19:53
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北大精神的传承(上)
下一篇:十年之约百年树人
|
||
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