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年龄:17年8个月
访问:?
文章:3446篇

个人描述

郭梓林简介: 1957年生于福建,1962年迁居江西,1974年上山下乡,1976年参军入伍,1979年退伍回城,1980年建筑工人,1982年大学读书,1985年担任国有企业团委书记,1989年担任国有企业总经理,1992年辞职下海合伙创办科瑞集团,现任科瑞集团副董事长,2005年受聘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、常务副所长。其他社会兼职: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教授;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;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首席终审专家;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;华东交通大学兼职教授;北京市海淀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,北京市海淀人民法院特邀商事调解员。

北大精神的传承(上)

2020-11-15 21:01 阅读(?)评论(0)

——向宏先生在北京大学公益讲座900场庆典上的发言

20201031

 

今天早上,我三点钟起床,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被大家的热情所感动,被大家充满着对北大公益讲座的虔诚所感动,被大家对丫山的向往所感动。起来做什么呢?读梓林兄送的四本书。

 

看了梓林的书,我明显发现,书里的内容,比我们大家看到的表现形式要深刻。年初,我在北京慧至堂听过梓林讲的“从生命到慧命”,从表现形式来看,我确实有点坐不住。但从书的内容,认真看,确实有东西,有很深的道理。

 

梓林开创的北大公益讲座,大家看到的是一种美感叙事的风格,而我个人却比较接受历史叙事和科学叙事。

 

历史叙事讲的是事实和证据,科学叙事讲的是事实和逻辑、归纳和推理。而美感叙事是借助诗歌、散文、音乐、电影等艺术的形式,创造一种能够打动人的情感的氛围。所以,我们胡部长、谢主席包括我本人,如果今后都能变成丫山的志愿者,那只能说明:我们除了从美感叙事的风格中有所收获之外,我们还对梓林的科学叙事和历史叙事,多了一份深入的了解。

 

在我试图理解梓林老兄所做的这件事的过程中,发现其实他给我们的是三种叙事风格都有。而我相信,绝大多数志愿者,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的情感叙事的部分,是诗歌和散文,是音乐和电影。

 

我想很负责任地讲:如果不看梓林的这四本书,关于北大公益讲座是否对得起北京大学,可能还得不出结论。但看了梓林的这四本书,以及研究他此前写的二十多本书,我个人认为,他的思想和实践是对得住北京大学的。

 

我绝不是一个精英至上主义者。但是,我们要尊重理性,尊重精英,同时我们还要尊重真正的民间,尊重百姓。当然,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感觉层面的认知,而应该对这件事有理性的升华。

 

我们的德平部长,是北大的前辈,我也在北大好几个学院讲过课,应该说不比学院派教授上课受到的欢迎程度差。所以,我觉得,如果能深入到梓林兄在创办北大公益讲座期间写下的那些书,再透过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这些情感叙事的形式,我们会发现:“北大精神”在我们这里,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在传承,因此,也是符合“北大精神”的。虽然大家是一群不那么嫡系的“北大人”,但却在传承着真正的“北大精神”。

 

“北大精神”是什么呢?从北大创办的那天起,它就有发达的亚文化。也就是说任何一所大学,只要是官办的,它一定有官方所主导的文化。那么,北大经历了清国、民国、中华人民共和国,它有官方的理念和它的主导文化是正常的,无可厚非。令世人敬佩的是,北大能够容忍丰富多彩的、极具个性的亚文化的存在。而这正是判断真假北大的试金石。应该说,世界一流的大学,都是以能够容纳这种充满个性的亚文化而存在的。梓林的四本书所传达出来的理性思考和核心理念,虽然还只能属于亚文化,但完全对得起“北大精神”。

 

(未完待续)








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0-11-15 23:54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